校友风采|贝益

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06 阅读量:

每每想起海医,依旧记得当年那个18 岁的我,第一次离家老远,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海口。这里有着跟浙江宁波截然不同的气候,一年当中除了一两个月的“冬天”,其余都是夏天。当初,海医宿舍还没有空调,我还记得当时常常被热得半夜醒来在阳台叹气。现在我身在柏林,这里一年屈指可数几周的夏天,让现在的我不禁感慨,原来曾经那么漫长的夏天是多么让人怀念。

其实挺感谢海医,她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医学院校,但这里确实有很多善良且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我很幸运能够认识我的恩师,裴华老师。当初他鼓励我,如果想要在医学研究上得到进一步的成长,那就出国去看看吧。也正是他当年那一句话,这确实完完全全改变我整个职业的走向。现在提起,心中任会很多感激。

林连波老师,对我而言像我母亲一样的一位老师。在海医的时候,她在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多照顾和关心。毕业许久,我们还会时常联系,问候近况。我知道不管我身处多远,离校多久,在海医总有人常常挂念我,担心我的学业顺利和身体健康。在海医的我时常感慨,我真有幸能遇到这些良师。

【柏林求学】

来到德国是一段让我毕生难忘的经历。 从硕士到博士,短短几年,也确实把我从一个对肿瘤研究充满热情的懵懂学生,逐步培养成一个真正从事肿瘤研究的科学工作者。

从初到柏林的我,还在语言球探比分网学习德语的发音和文法。我时常会懊恼自己一直都捋不顺的舌头,担心着自己的德语发音。到现在,可以很自信得在英语,德语还有中文间游刃有余地切换。在德国这段时光,不光赋予我到是语言上的进步,更是真正意义上引领我进入科研这扇大门。在Charité Universist?tsmedizin zu Berlin (夏洛蒂医科大学)硕士期间,我在不同的几个实验室轮转,先是在Prof.Landthaler的实验室,我体验了RNA Biology领域的某些研究,随后又在Prof.Nilbulthgen的实验室接受了生物信息学的学习。在不同领域的实验室之间的轮转,给予我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接受了不同技能的培训,从而让我能够从更多角度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于是在选择硕士论文实验室的时候,我选择了干湿结合的实验室,导师是Prof. Henssen,主要研究的领域是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完成硕士论文后,我选择继续跟随我的硕士导师并且开始了我的博士课题,关于肿瘤癌基因扩增子易感性的研究。在博士期间,我也参与到了其他同事和合作伙伴的课题中。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更多对于儿童肿瘤研究的启发,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且深入自己研究领域和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新问题。

博士的训练,不仅仅局限于实验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让我受益颇多的是同行之间的交流。我不单单向我导师报告课题的进展和探讨课题中的新的发现,同时我还要不断地在研究所的会议上做汇报,并且也参加了一些国际会议上并在会议上做演讲,向实验室以外的同行去传到我研究的新的理念。期间我收获到了很多同行们的反馈和对我课题的建议,这些确实更好的帮助我去完善的我博士课题。现在我在回过头去看我的这段期间的博士训练,我也会欣喜我自己的成长,不光是学术上有了不错的文章发表,同时在这样的训练的模式下培养了很多会对我终身受益的技能,为我在未来的研究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博士生涯到尾声,也即将投入到我下个阶段博后的工作中。柏林于我,是一段无法忘记的时光,

【未来的研究】

在一个领域工作久了,也会发现这个领域很多的局限性,我清楚的知道我需要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取长补短,从而才能更好的推进自己领域的发展。未来的我应该会往基因编辑这个领域做更多的深入研究,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基因编辑技术转化并投入到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去。道阻且长,吾辈也定当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