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 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迪庆专场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4-10-09 15:00:00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经济宣传处处长宗霞主持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经济宣传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此时此刻,我们相约在十里雪山玛格丽庄园,召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 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高原幸福绘卷迪庆专场。欢迎大家的光临!

“心中的日月,世界的香格里拉”。迪庆,是一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巍峨壮丽的雪山直插云霄,广袤无垠的草甸如诗如画,幽深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多民族融合文化独具特色。这里是无数人心中梦寐以求的世界的香格里拉。在这片土地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多元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孕育出迪庆独特的魅力与无限的活力。今天,我们将邀请大家跟随各位分享嘉宾,徐徐展开迪庆高原的幸福绘卷,一起分享迪庆人民幸福生活的绚丽画面。

首先,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分享嘉宾,他们是:

中共迪庆州委书记罗朝峰先生;

中共迪庆州委副秘书长、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迪庆联络小组组长陈雷先生;

迪庆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德寿先生;

迪庆州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庄群才先生;

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高翔先生;

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建宏先生;

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第八支部书记余文光先生。

应邀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光临!

接下来,我们将请大家跟随我们迪庆州委书记罗朝峰先生一起走进如诗如画、幸福和谐的迪庆。有请罗朝峰跟大家作分享。

中共迪庆州委书记罗朝峰发布新闻

中共迪庆州委书记 罗朝峰: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风景如画的纳帕海国际湿地举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样样好”迪庆专场新闻发布。在此,我代表迪庆州委、州政府和全州各族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迪庆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是全省唯一涉藏州。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四大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持续增收,在自然美、人心美、民生美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进一步彰显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独特魅力。下面,我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世界的“香格里拉”最突出的特点是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迪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境内居住着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9.3%。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绽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我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于2021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各族群众既能讲普通话,又能行藏家礼、唱傈僳歌,藏式建筑、傈僳风情、纳西瓦房交相辉映,形成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

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更加牢固。我们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深入实施以理论武装、文化育人、形象展示、普法强基、文明培育、网络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润心”工程,深入开展看衣、食、住、行、学、医、养、权,比解放前后、自治州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新时代以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和国内外“东升西降”的格局变化的“八看五比”活动,讲好“迪庆故事”。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家家户户自发敬挂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发自肺腑地“拥护核心、心向北京”。

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我们鼓励支持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就业创业、安居定居,深入实施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迪庆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讲不完的民族团结故事。有的一个家庭中就有藏、傈僳、纳西和汉4个民族,这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缩影。每天傍晚,在广场上、院坝里,各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与各方来客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世界的“香格里拉”最鲜明的底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迪庆是一个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地方,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3.98%、生态红线面积占63.26%、“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面积的55.1%在迪庆,金沙江、澜沧江穿境而过。迪庆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各族群众共享美丽家园的同时,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路、幸福路。

绿色成为迪庆最鲜明的底色。全州空气优良率、国控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常年保持100%,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省首位。境内滇金丝猴、黑颈鹤等珍稀濒危动物数量逐年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40%以上,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2022年11月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色发展成为全州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我们坚持以旅带农、以旅哺农,把文旅产业培育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去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25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99.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3%、102.2%,文旅产业增加值达41.7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3.7%,居全州四大产业之首;今年1至8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1916.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9%、41.72%。全州直接从事文旅产业人员达3.4万人,从事文旅相关产业人员达13.4万,超过三分之一的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立足迪庆独特的立体型气候、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生物资源,我们狠抓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强链延链补链,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酿酒葡萄是迪庆的农特产品,德钦县5000余户群众通过种植葡萄户均增收1.38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小葡萄结出致富“金串串”。我们加快提升中药材标准化、适度规模化种植水平,全州种植中药材超过12.58万亩,年产值8.43亿元,带动4.6万户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我们建立健全产业帮扶联农带农机制,德钦县阿青玛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订单收购、吸纳务工等联农带农模式,带动农户800余户,每年季节性用工12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我们加大以松茸为主的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力度,制定了《迪庆州食用菌产业“3510”发展规划》,香格里拉松茸荣获“2023中国松茸类区域品牌价值榜单第一名”,迪庆成为全国“松茸集散中心”和“松茸之乡”。2023年,迪庆州野生菌年自然生长量在5000吨以上,综合产值近5.2亿元,实现从业人员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世界的“香格里拉”最靓丽的风景是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

长期以来,我们沐浴着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欣欣向荣。

我们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用于民生保障,去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万元,增速位列全省第3位;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9490元,排名全省第2位,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动态清零。

我们抓实就业这一最大民生,扎实开展“春风行动”、“百日攻坚行动”,推进4个“幸福里”社区建设,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3.3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096人,做深做细“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工作,让bet体育赛事_365体育手机版app下载-直播官网推荐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我们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短板,深化拓展“组团式”帮扶、“编外校长”、“编外院长”等有效做法,在全省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高等教育实现“零”的突破;云南省藏医院落户迪庆,州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对口帮扶、远程会诊、专家巡诊等机制运行更加顺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我们认真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进入“高速时代”“动车时代”,各族群众回家的路更短了,逐梦的路更近了。

可喜的变化数不胜数,今天的迪庆各族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原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诚挚邀请社会各界朋友多到迪庆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一下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迪庆发生的沧桑巨变,探寻“心中的日月”,感受高原“样样好”的幸福生活。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罗朝峰先生如数家珍的介绍和发布。

从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到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从生态环境的精心保护到民生福祉的稳步提升,民族之花,幸福之花绽放在迪庆高原,美丽的香格里拉,更是幸福的香格里拉。

接下来,我们就把时间留给现场的媒体记者朋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有请大家。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5年过渡期的重要任务。请介绍一下近年来迪庆州是怎么做到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有力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谢谢。

宗霞:

乡村振兴的问题我们有请迪庆州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庄群才先生给大家作一个分享。

迪庆州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庄群才答记者问

迪庆州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庄群才: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迪庆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工作主线,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责任。截至目前,全州无新增返贫致贫对象,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乡村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畅通农户申报、部门预警、乡村干部日常排查途径,累计认定监测对象2132户7485人,其中已消除风险1722户6063人,对未消除风险的410户1422人均采取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现了对易返贫致贫对象的早排查、早发现和早干预。

二是着力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水平。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资助政策,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实现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加大健康帮扶力度,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保尽保。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0%以上;常态化开展住房安全排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项目,住房安全问题动态清零;认真落实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大幅提升。

三是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增强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制定并落实《迪庆州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投入产业资金15.12亿元,实施项目433个,327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帮扶,带动37050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三类低收入家庭,实现了产业帮扶“双绑”全覆盖。认真落实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脱贫人口转移就业规模实现稳中有增。2023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转移就业达3.52万人,工资性收入占比达51%。

四是加强乡村建设,改进乡村治理。落实《迪庆州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183个行政村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审批和备案工作。全州镇区污水设施覆盖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76.92%、61%。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95.95%,累计创建省级绿美乡镇6个、省级绿美村庄6个、州级绿美村庄414个。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深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改革,着力提升全州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迪庆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宗霞:

非常感谢庄群才先生的分享。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最基本、最广泛的民生福祉,农民富了,脸上才有幸福的笑容,农民富了才会有我们迪庆高原的幸福生活。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今年是上海对口支援迪庆州二十周年,迪庆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领域得到了显著变化,请问教育和医疗支援成效有哪些?

宗霞:

有请中共迪庆州委副秘书长、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迪庆联络小组组长陈雷先生跟大家作分享。

中共迪庆州委副秘书长、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迪庆联络小组组长陈雷答记者问

中共迪庆州委副秘书长、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迪庆联络小组组长 陈雷:

大家好!我是陈雷,很高兴代表对口支援在迪代表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迪庆经济社会的关心关注!

迪庆与上海结缘至今已有二十周年,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和有关结对地区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按照“中央要求、上海所能、迪庆所需”的原则,加大了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累计投入支援资金21.82亿元。针对边疆涉藏地州教育和医疗发展滞后的实际,上海市及结对地区瞄准短板,全面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互派双向措施,480个涉及教育、医疗为主的民生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完成投入资金9.49亿元。香格里拉中学援建、州人民医院设备购置和特色专科建设等一批支援民生项目的实施,让迪庆州教育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医疗卫生方面:累计投入支援资金1.7亿元,助推州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设,支持藏医院整体迁建和三县(市)基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瑞金医院累计派驻医疗队15批76人。迪庆州人民医院先后选派7批次141人次到上海参加短期非标准班培训,27人次进修学习,9人参加挂职培训,医疗人才“请进来、送出去”实现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一是累计投入6935万元,先后购置大型“C”臂、80排螺旋CT等设备400余台件,硬件设施得到质的提升。二是2020年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是建成了急诊医学科等9个重点专科,远程诊断和培训全面加强,学科建设不断规范。四是先后开展了急诊PCI、颅内肿瘤切除等30多项新技术,为迪庆医疗开创了新技术、新项目。五是积极推进创伤中心为主的五大中心建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荣获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授牌。

在教育支援方面: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是一所饱含上海人民深切关怀的学校,承载着长江头与长江尾的深厚情谊。迪庆的百姓依然习惯称呼学校为上海高中。2007年建校,同济大学设计,投入上海支援资金3700余万元。2023年学校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普通高中,迪庆州首所智慧校园学校。2024年实现了初中招收目标,现在已经建设成为初高中为主的完全中学,上海从杨浦区先后选派2位校长和6位教师开展教育支援服务工作。

总之,教育和医疗是上海对口支援迪庆的重点,上海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迪庆民生领域的发展,谢谢!

宗霞:

谢谢陈雷先生的介绍。

同饮一江水,滇沪合作,架起的是发展桥,更是致富桥,幸福桥,不管是教育医疗的投入、还是项目实施成效,都让迪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跨区域合作为迪庆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最出彩的画笔。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春城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春城晚报记者:

近年来,迪庆州利用酿酒葡萄和青稞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上发挥的作用有哪些?谢谢。

宗霞:

有请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建宏先生给大家作简要的介绍。

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建宏答记者问

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曹建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扎根高原,探索研究,不断开发和提升迪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价值,通过产业合作促进迪庆经济建设。围绕葡萄和青稞产业链,开展标准化种植,打造高原特色酿酒产业链,截至2023年年底,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4057亩,辐射德钦“四乡两镇”24个村委会133个村小组,自2004年发展葡萄产业以来累计带动农户增收4.5亿元,累计贡献财税4.0亿元,成为德钦县带动农户致富的好产业,为迪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2019年8月,德钦县葡萄产业先后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和示范县。同时,公司在金沙江河谷流域建设酿酒青稞标准化种植基地500亩,推广种植上万亩,利用独特的加工技术制成青稞干酒、青稞白酒、青稞威士忌,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促进云南迪庆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地发展葡萄种植产业,转变农户传统种植思维,公司搭建“政府+公司+农户”的新型农业模式,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指导农户科学高效种植,保障农户能够长足发展;除做好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外,公司还将葡萄园进行逐步流转,建立起科技示范园,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带动,截至2023年年底,流转葡萄园面积已达1560亩。不仅如此,为了葡萄产区的长远发展,确保种植户的长远收益稳定,我们还与相关科研院所、省内外高校建立技术合作和交流的平台,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师资共训、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的局面,并通过定向培养、定岗实践、定点输送的方式,形成招录学生、人才培养、资格认定、精准就业的职业教育闭环。近三年来,已实训培养学生110名,吸收接纳毕业生15名,培养业务骨干6名。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大对酿酒葡萄和青稞产业的投入力度,引进生产新技术,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附加值,让香格里拉葡萄酒走向世界,让高原特色葡萄和青稞产业惠及bet体育赛事_365体育手机版app下载-直播官网推荐农户增收致富,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谢谢!

宗霞:

谢谢曹建宏先生的分享。

我想,一杯香格里拉酒业的冰酒,看卡瓦格博雪山的满天繁星,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生活,也是我们最幸福、最浪漫的生活。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中国改革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改革报记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增收的关键。近年来,迪庆在服务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就业促增收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宗霞:

就业方面的问题我们有请迪庆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德寿先生跟大家分享。

迪庆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德寿答记者问

迪庆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德寿:

感谢记者朋友对迪庆就业工作的关心,非常荣幸!

近年来,迪庆州人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在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就业促增收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全州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我们始终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落实“四个不摘”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连续八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让迪庆百姓享受到更贴心的就业服务;利用对口帮扶平台,推动上海、昆明、玉溪、曲靖与迪庆劳务合作,让迪庆百姓在州外、省外高收入岗位就业;围绕重点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加大政府补贴性培训力度,让迪庆百姓能够靠技术“吃饭”。“十四五”以来,迪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2万人以上,脱贫人口转移就业稳定在3.2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年均2万人次以上,务工收入年均达10亿元以上。

我们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紧紧兜牢民生底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支持,“十四五”期间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从2021年的766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9956万元,年均增长7%;地方政府切实承担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自2024年起设立650万元的政府专项资金,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积极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年度科学合理设置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公益性岗位2.3万个以上,设置城镇兜底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累计扶持创业1963人(户),帮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促增收,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我们始终围绕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努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构建以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核心,以“幸福里”社区、零工市场、乡镇和村(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柱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4个“幸福里”社区、4个零工市场,打造4个劳务品牌;将就业服务与基层治理统筹安排,创新开展就业网格化管理,全州划分2297个网格,配备5973名网格员,覆盖全州29个乡镇;常态化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统筹节庆日、展销会、赶集日等人流量集中时段同步开展各类“家门口”的招聘会,开展用工信息推荐,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

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围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继续推进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落实就业帮扶措施,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特别抓住我州产业发展和重大建设的契机,拓展优化就业空间,不断强化政策供给和精准服务,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为迪庆的稳定发展作出人社部门的应有贡献。

宗霞:

谢谢杨德寿先生。就近就业让孩子能够得到关爱,让老人能够得到照顾,家庭才能够幸福美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幸福生活样样好最朴素最真实的表现,迪庆州委、州政府兜牢民生底线,提升公众就业服务能力水平,为老百姓打造踏踏实实的幸福家园。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网记者:

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一种回归自然、体现乡村生活的新型旅游方式,请问迪庆当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如何?谢谢。

宗霞:

旅游方面的问题我们有请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高翔先生给大家作一个分享。

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高翔答记者问

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高翔:

谢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迪庆州文旅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统筹谋划、典型引路、文化赋能、主客共享,不断推动乡村旅游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创优。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4个省级旅游名村、5个省级旅游名镇、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名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据初步测算,全州共有旅游民宿800余家,其中精品民宿200余家,共有乡村旅游从业户数近5500户、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2万人,占全州人口数的5.3%。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州乡村产业中带动性强、受益面广的重要支撑。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示范推广模式。我州乡村旅游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多种业态统筹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例如以塔城启别为代表的“精品民宿集群发展模式”;以同乐傈僳族山寨、尼汝等传统村落为代表的“古村落开发模式”;以攀天阁黑谷、德钦葡萄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和田园风光模式”;以普达措洛茸村、飞来寺等为代表的“景区兼容发展模式”等。

二是积极推进特色文化塑旅铸魂。以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本土文化品牌为特色,打造出一批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创新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在广大乡村组织游客、当地群众唱民歌、跳舞蹈、讲故事、赏美景、尝美食,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链,打造了一批非遗工坊,开发乡村文创产品,探索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增强乡村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节庆活动举办理念,形成了以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旅游节为引领,以弦子舞展演、端午赛马节、塔城热巴为代表的特色活动体系,为迪庆州乡村旅游产品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同时注重红色文化育民,积极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讲好“兴盛蕃族”“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红色文化故事,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三是持续推动建立乡村旅游联农带农帮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的特有资源,参与设计、开发和销售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深入挖掘果蔬采摘、农事体验、民俗节日等资源,搭建农民经营平台和市民参与平台,加强宣传和氛围营造,提升乡村旅游活动的规范化、规模化、群众化水平。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重点提升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加强对当地干部和业主关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管理、促销等专业知识培训。

通过以上措施,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效益不断提升,全州各乡镇实现“民房变民宿、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农户的收入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乡村旅游是幸福产业、民生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唱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世界的“香格里拉”,扎实推动迪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把迪庆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宗霞:

谢谢高翔先生。我们大家都知道迪庆拥有“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梅里雪山”“茶马古道”四大世界级的旅游品牌,欢迎大家来迪庆看极致的自然风光,看厚重的历史文化,看浓郁的民族风情,看迪庆人民生活样样好的幸福绘卷。

我们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今天,我们看到作为乡村致富带头人代表的余文光先生也来到了现场,我想请余文光先生介绍一下您的致富经历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故事?谢谢。

宗霞:

有请余文光先生作分享。

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第八支部书记余文光答记者问

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第八支部书记 余文光:

大家好,我叫余文光,是一名共产党员,现担任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第八支部书记,也是我们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30年前,“贫困”二字对于我来说刻骨铭心,由于家庭困难,我十几岁就辍学外出打工,在艰难的岁月里,摆脱贫困的想法在我心里一天比一天强烈,于是我省吃俭用,靠着打工多年的积蓄,开始做起了农特产品买卖。然而创业是艰难的,一个人可以缺钱,但不能没有精气神,我经历过无数的挫折与失败,但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

2015年,我创建了“维西五安农资商贸有限公司”,从事以滇重楼、滇黄精、三叉白芨等高附加值中药材种植育苗,产业化种植推广,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并建立起了稳定的购销网络。通过近十年的打拼,2023年末公司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达833.6万元,固定资产达538万元,年产值达1100万元。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我在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把群众组织起来,带领百姓实现了增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资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广泛调动起了农民的积极性,截至目前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突破350亩,带动农户务工超过1万人次,直接带动220户农户户均收入突破8000元。

回望来时路,创业不仅实现了我的个人价值,更带动了群众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展望未来路,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进一步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建强经济实体,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带领bet体育赛事_365体育手机版app下载-直播官网推荐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宗霞:

感谢余文光先生。

每一个迪庆人都爱着迪庆这片土地,用自己的双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让家乡变得更美,让家乡的老百姓变得更幸福,这是我们事业的梦想,更是我们奋斗的担当。我们相信,有这么一批致富带头人的拼搏,迪庆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大家都知道,去年迪庆迎来动车时代,为交通现代化按下“快进键”,也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那么,请问交通在共创美好生活中发挥了怎样重要的作用?又为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带来了哪些改变?

宗霞: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罗朝峰先生跟大家作一个分享。

罗朝峰:

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着迪庆的发展,全州通车里程9037.7公里,路网密度为38.97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6.6%,高等级公路占比为8.82%。但随着丽香铁路的开通,迪庆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动车开通有力助推了文旅产业发展,从去年11月26日动车开通至今,香格里拉站累计发送旅客147.7万人次,到达旅客124.1万人次,来自各地的游客乘坐动车畅游世界的“香格里拉”,迪庆文旅产业初步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香格里拉金字招牌的品牌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动车开通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丽香铁路列车由开站的8列增加至现在高峰期的20列,迪庆各族群众可以更加便捷、更加舒适地外出就医、务工、求学,最快4小时半就能到达省会昆明,拉近了各族群众之间的时空和情感距离,各族群众与外界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迪庆得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动车开通有力助推了物流产业发展。随着丽香铁路的开通,铁路运输运量大、能耗小、成本低、绿色低碳的优势不断显现,从小中甸货运站开通至今,共到达货物30.7万吨,发送货物2.1万吨,迪庆的松茸、当归等农特产品搭乘“铁路快线”走出高原,走向全国,生产生活物资通过铁路不断运往香格里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聚集,迪庆发展搭上了“快车”,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动车的开通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样样好”在世界的“香格里拉”体验感更加美好,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各族群众从身边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进一步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迪庆各族群众的关心关怀,更加发自肺腑地“拥护核心、心向北京”。

宗霞:

谢谢罗朝峰先生的分享。

交通事业通,交通为迪庆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人民富裕,民族团结,迪庆老百姓正踏着交通的快车奔走在幸福生活的大道上。

美好总是短暂的,都说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在书中、在梦里、在路上。今天,我想我们记者朋友和我一样,每个人心中的香格里拉,在欢腾的弦子舞里,在飘香的酥油茶中,在迪庆老百姓的幸福笑脸上,在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齐心共建中华民族美好家园里。迪庆的幸福生活就像我们眼前看到的和谐宁静的纳帕海,是与诗画共生,与山水融合,民族团结的和谐交响。

阳光正好,微风徐徐,我们有请迪庆州委书记罗朝峰先生向全国人民发出迪庆的邀请。

罗朝峰:

各位记者朋友,机会难得,我就借此机会向大家推介我们迪庆的文化旅游资源。迪庆有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的红色印迹,有雄伟壮美的梅里雪山,有滇藏茶马古道上的独克宗古城,有四季景色优美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有雄奇险峻的虎跳峡奇观,有神奇秀美的白水台景观,有灵动活泼的滇金丝猴,有神奇秀美的巴拉格宗,有风景如画的石卡雪山,有高原独特的纳帕海国际湿地,有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松赞林寺,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有多元神奇的宗教文化。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关注迪庆、走进迪庆、了解迪庆、投资迪庆,感悟“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诗和远方”,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世界的“香格里拉”。

欢迎大家常到世界的“香格里拉”来做客。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罗朝峰书记的邀请,幸福生活近在迪庆,欢迎大家到迪庆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